冷碧水的超级空间冷碧水的超级空间

【客家习俗】细述兴宁的嫁娶习俗(兴宁人结婚那点事)

  由于兴宁人的嫁娶规矩非常多,因此兴宁民间流传着那么一句话,就是“兴宁嫁娶下数多,多嘴阿婆子女多!”

20141103193469466946.jpg

       兴宁地区的嫁娶礼仪和大部分客家地区一样有“六礼”,即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此类民俗反映了客家人对人丁繁衍兴旺的期望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过于纷繁的"六礼"曾一度被认为是陋俗而被破除,但由于人们历来对婚姻大事的高度重视,在迎亲嫁娶上仍有一套追求美好、讲究吉祥的习俗。

一、看老婆,包面花钱!

       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人去女家说媒,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。男女两家通过媒人说合,如双方都有意,就约定时间“看妹子”。双方同意后,互告男女生辰八字,各请算命先生“合八字”,如合得来,就写庚贴(俗名婚单)将亲事定下。也称“开红婚贴”,或叫讲财礼。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。红单开完后,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。也叫“大扎”,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。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。婚事定下以后,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。

二、入门,拉lá月,摆酒,说四句

       打扮新娘。新娘出嫁前,要请“扮娘”打扮。所请扮娘一定要“四片全”(即有子、有孙、丈夫健在,且在村中有名望),即大家公认的”好命人”,打扮新娘要梳3次头,每梳一次都说一句吉祥的话:一梳梳到头,二梳福禄寿,三梳子孙满堂。接着便为新娘穿衣、裤和鞋。

       打米筛花。新娘在“上轿”前要请有声望的叔公打米筛花说“四句”,其仪式是:在祖公厅里放一“摸栏”(似匾状但比匾大的竹编织具),当中放一方凳,其外置一箩筐。选好时辰后,伴娘便扶新娘先坐一下箩筐,后端坐凳上,并说吉祥语,如“坐箩又坐凳,身家大过兴宁县,坐凳又坐箩,子孙长过宁江河”。打米筛花者双手执米筛置于新娘头顶,作筛米状,说四句吉祥的话,称为“说四句”,如:“涯今嫁女望吉祥,子孙满堂寿年长,夫妻白头爱到老,儿孙高中状元郎”。打米筛花的意思是经“百眼查看”,这姑娘是美好端庄的,并把吉祥、美好筛在新娘身上。

       上轿。打完米筛花以后,家人、亲属、亲戚都要送红包给新娘,谓之“上轿钱”。父母还送一个提包给出嫁的女儿。包里装有莲子、枣子、早稻粒、长命草、糖丸、葱、蒜等象征美好的东西。之后,新娘悄悄上轿(一般不放鞭炮,认为嫁女是蚀本的事,不值得大张旗鼓。这种观念现有所改变,但风俗犹存)。

       拉月(“拉”读拉的第二声,意为查巡探望)。新娘出嫁,其娘家组织送亲队到男家去。送亲队由7人组成,其中必须有媒人和男童参与,其他则是婶、嫂、婆等妇女(寡妇不能参与)。送亲队要送嫁妆,嫁妆中必配灯盏(灯同丁)、铜壶(带嘴,象征男孩)、糕饼、方镜、甘蔗、柏枝、长命草,以及9个鸡蛋,每个鸡蛋上各写一个红字,组成“百子千孙,长命富贵好”。迎亲。新娘上轿后,由男方家的一名已婚男子引路“入门”。至新郎家时,门前燃放喜炮,用稻草、“桃符”燃起火堆,由“伴妇”接新娘“下轿”,并跨过火堆,进入祖公堂向祖宗行礼。有些地方,新娘在跨火堆后便把一些花生、糖果、枣于、莲子、硬币撒在地上,让小孩竟相抢拾,意为五福盈门。

       到了入门时辰,新娘要踢轿门,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,然后在大门口“剌秆火”,新娘从用早禾秆烧起的火堆上跨过,才进大门。这个在以前是有讲究的,必须是早禾秆,意喻辟邪。

       拜堂前,外家要给新郎挂红,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。口念:“手拿幡红五尺长,一心拿来扮新郎,盼得新郎生贵子,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。”拜堂时,新郎站 左,新娘站右,由礼生叫:一拜天地,二拜祖先,三拜高堂,夫妻对拜。拜堂毕,伴娘将新娘牵进新房,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。然后新郎新娘 喝交杯酒。以前都是去老屋卡厅下拜堂的,现在比较少了。

三、一些禁忌和传说(新娘学习重点在这哦!)

       婚喜宴席,是客家人中最讲究、最体面的宴会,出的菜都是最为上乘的,较常见的有鱼丸、“搏丸”、海参、猪鸡鸭等,但是婚宴中是不能出“酿豆腐”的,因为“酿豆腐”是四方形的,客家人称为“酿豆腐,各打各”,“各打各”就是离散的意思。

       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客家人在婚嫁喜事中,是很注重圆满和美好的。意象是团圆的,就连用的一系列器具、物品如“米筛”、“摸栏”、灯盏、铜壶、糕点鸡蛋、鱼丸、肉丸、莲子、硬币等等都是圆的。

       婚礼之行,新郎要按时辰去接新娘,带一个小男孩子去叫“压轿”,即使是自由恋爱的也须找个媒人同行。这时候的新郎,身上不能带钥匙、指甲剪等“铁器”;

       女儿出嫁必备两把伞(油纸做的或布做的)作为嫁妆,因繁体的伞字为傘,字中有多个人字组成,以伞送女出嫁,取其"多子多孙"的吉意;

       婚嫁的风俗对新郎要求不多,对新娘的要求就多了:在出嫁的当日,新娘不能吃娘家的饭,表示不吃两家饭(从一而终);

       走出家门到上轿,是绝对不能回头看的,这时候能哭出来,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安慰;

       上轿之前,新娘的兄弟姐妹还要进行“抽姊妹带”的仪式;

       新娘的衣服上别上缝衣针(利器),表示“利是”;

       做母亲的会让女儿反穿内衣,据说这是表示忠诚于爱情绝不“反骨”;

       新娘下了轿,必须由有品德、多子的妇女扶着新娘进洞房,叫做“牵新娘”,经过大门时,新娘还必须跨过燃烧的秆火避邪;

       如果这时新娘已经怀孕,还要叫人扛着一架梯子跟随,这也有一个叫法“时来运来,娶个老婆带梯来”,客家话中“梯”、“胎”同音,意为上梯步步高;

       若是新娘轿车的座位上垫有红纸的话,嘿嘿!对不起!!新郎你今晚无事可干了囗囗囗(此处省去九百九十九字)。

       迎回新娘的时候,公公婆婆要回避,等星星亮了或第二天才可以相见;

       喜宴上,新娘最大,因此宴席上的鸡头是不能吃的,因为那是“凤头”;

       如果宾客不小心打破了碗,主家会很小心地把碎片一一拾起,用红纸包好放到厨房里去,主家的老人不责备宾客,就算宽容了。

       补充一点:新娘的嫁妆里,一定会有两条甘蔗,表示双双对对、甜甜蜜蜜、从头到尾。

坐“摸栏”风俗和传说

       在客家农村的很多地方,女儿出嫁那天,仍保留着举行坐“摸栏”仪式的风俗。

       在出嫁妹哩上轿前(清晨),长辈们、众亲戚以及看热闹的人都聚在大厅里,由一位德行好、育有儿女、夫妻健在的“好命人”为其举行坐“摸栏”仪式。“好命人”先拿一个大“摸栏”放在厅的中央,在“摸栏”里放一张椅子,把出嫁妹哩的新娘衫、鞋、伞也放进去,并在“摸栏”里摆上两束长命草、柏树枝、面巾、线带,撒上一些钱币、早稻谷种、瓜仁、长豆角种、芝麻之后,就叫出嫁妹哩坐在“摸栏”里的椅子上。然后“好命人”帮出嫁妹哩穿上新娘衫,并让其行哭婚礼,再叫其挎上一个准备好的袋子,长辈和亲友们便上前送上“上轿钱”。“好命人”高喊“起身,百事要早”后,伸手牵着出嫁妹哩走出“摸栏”,同时高声念道:“长命富贵,百子千孙,主夫发财,主夫贵!”以此祝福出嫁妹哩婚姻圆满,生活幸福。接着,一长辈为其开伞,由媒人带一个小男孩(叫媒人撑伞)先出大门引路,出嫁妹哩跟随男方的迎新队伍走出大门,娘家人目送出嫁妹哩上轿离去。据了解,这个风俗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呢。

       传说,古时候天上有八颗星,是八个仙姑的化身,其中七个仙姑心地都很善良,只有排行第八的八仙姑心肠极坏,经常下凡作祟,专门扰乱出嫁妹哩。若出嫁妹哩不幸被其摸过,不是变得语无伦次,不认爹娘,就是变成畜牲模样,或者由漂亮变丑,而八仙姑则变成出嫁妹哩的样子,简直让男方无法辨认。人们对此毫无办法,十分苦恼。

       有一年,某村的王员外嫁女儿,因不忍心看到八仙姑糟蹋如花似玉的女儿园芳,影响爱女的出嫁,夫妇俩便花了很大功夫,商量着怎样对付八仙姑。他们那天早早就起床了,用丝茅、桃枝、长命草、柏树枝和铜钱这些可避邪的吉祥物煮好了一锅香水,让女儿先洗澡,然后穿上绫罗绸缎,再把做嫁妆的箱柜钥匙交给女儿,系在裤头上,头上插上银簪,打扮得漂漂亮亮。然后叫女儿进入闺房,坐在装满布匹、嫁衣和铜钱的“摸栏”里,并点上一支松光火,把房门关好,还用铁锹撑着大门。他们希望这样做可以避开八仙姑的骚扰。

       忽然,园芳的房间里有一阵阴风吹过,是八仙姑来了。八仙姑还没定神就闻到了一股令她眩晕的香气,刚想用手去摸园芳,却触到“摸栏”的铜钱,突然迸出一道金光,八仙姑不敢再来了。

       后来,人们便竞相效仿这一做法,果然再未听人们说过八仙姑骚扰出嫁妹哩的事了。于是出嫁妹哩坐“摸栏”的风俗就慢慢形成了。

       当然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对这一仪式原来的神话意味已经渐渐淡化,举行坐“摸栏”仪式的各种物品除了表示“避邪”之外,还被赋予了新的寓意。如,“摸栏”表示“圆满”的婚姻,早稻谷种、南瓜种子表示“早生贵子”,芝麻、长豆角种表示“百子千孙(子孙满堂)”,而长命草、柏树枝则表示“长命百岁,富贵天长”。如今,出嫁妹哩坐“摸栏”已演变成了出嫁时的一种必行的仪式,表达对出嫁妹哩的美好祝福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冷碧水的超级空间 » 【客家习俗】细述兴宁的嫁娶习俗(兴宁人结婚那点事)
分享到: 更多 (0)

冷碧水的超级空间 带给你想要内容

联系我们